垄断三分之一矿产,中国企业卡住美国脖子 钴,一种稀有的银白色金属,在金属界内有“白色石油”之称。这种金属到底有多重要呢?钴具有铁磁性,在1100°C的高温下仍能...

垄断三分之一矿产,中国企业卡住美国脖子 钴,一种稀有的银白色金属,在金属界内有“白色石油”之称。这种金属到底有多重要呢?钴具有铁磁性,在1100°C的高温下仍能...

来源:雪球App,作者: 致泊社,(https://xueqiu.com/6120269533/308460909)

钴,一种稀有的银白色金属,在金属界内有“白色石油”之称。

这种金属到底有多重要呢?

钴具有铁磁性,在1100°C的高温下仍能保持磁性,比任何其他材料能保持磁性的温度都要高。因此,钴成为了超级合金、电池两大高科技领域的理想材料。

钴涉及行业

仅超级合金一项,就能用于制造涡轮叶片、喷气发动机、燃气轮机、假肢、永磁体等产品,再加上正极材料可用于制造锂电池,直接影响着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命运。

如此重要的金属,在国际市场上必然会迎来大国之间的博弈争夺。这不,美国媒体旧事重提,又开始指责中国“垄断矿产”了。

01.

美媒指责中国公司垄断钴供应

10月11日,华尔街日报发布了一篇名为《一家中国公司主导全球钴供应,美国认为有失公平》的文章。

文中,华尔街日报称,凭借着在非洲的快速扩张,洛阳钼业掌控了全球三分之一的钴供应,令美国担忧其钴供应有被切断的风险。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这背后涉及到刚果的两座钴矿控制权争夺。

前面提到,钴资源在全球是比较稀缺的,非洲的刚果(金)是世界上最大的钴资源供应国,占比高达74%。

注意,非洲有两个刚果,一个是刚果(金),一个是刚果(布),这里特指刚果(金)。

刚果有两座著名钴矿,分别是坦噶尼卡和坦噶尼卡II,它们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钴矿,每年能生产3.4万吨钴,占到2019年全球钴产量的一半!

提起刚果,自然绕不开被殖民的历史,1908年起刚果正式沦为比利时的殖民地,境内的钴矿区都被比利时控制。

一战时期,钴矿开始大量用于生产高速钢精密工具和永磁合金,二战后又被用于生产飞机喷气发动机和核武器推进系统,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1960年,刚果成功获得独立。然而,刚刚独立的刚果,因其庞大的矿产资源,又成为了大国之间的决斗场。

1967年,在苏联的支持下,刚果实施了一次国有化改革,将矿产全部收归国有,西方企业一夜之间纷纷撤出刚果,苏联趁机拿到了刚果众多钴矿的控制权。

这一时期,中国也趁机与刚果建交,有了初步合作。

苏联解体后,西方势力大力支持卢旺达和乌干达军队,在1997年爆发了第一次刚果战争,推翻了刚果政府。1998年,又爆发了第二次刚果战争,非洲陷入一片战火。

在动乱之中,美国自由港公司成功拿到了刚果两大钴矿的控制权。

钴矿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2006年,美国自由港公司将刚果南部的重要铜钴矿“TFM”经营权以26.5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中国洛阳钼业公司。

这笔资产属于竞价机制,洛阳钼业出价最高,成功拿下。

2016年,美国自由港公司又将刚果另一个铜钴矿卖给了洛阳钼业公司。该矿是世界最大、最高品位的未开发铜钴矿项目之一。

至此,洛阳钼业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钴生产商,中国成功控制了全球三分之一的钴供应。

美国人千辛万苦才拿到的钴矿控制权,为何要将它卖个洛阳钼业呢?

02.

自由港公司成就了洛阳钼业

美国自由港公司与洛阳钼业之间的交易有两笔,且相隔时间较长,属于两种不同的情况。

2006年的交易,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美国自由港公司错误押宝了石油和天然气产业。结果,环保概念兴起,世界开始转向可再生能源,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暴跌,自由港公司损失惨重。

债台高筑的情况下,自由港公司才选择脱手TMF铜钴矿项目,将它卖给了中国公司,这笔交易在当时并不起眼。

而2016年这笔交易,是因为美国自由港公司在押宝石油和天然气亏损后,紧接着又遇到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公司债务不降反升,经营愈发困难。

同时,2016年钴价已经涨到了22万元/吨左右,达到了多年来的高峰。自由港公司判断,钴价已经达到顶峰,未来将会下跌,不如趁此机会将钴矿抛出,换回现金化解债务,解决公司当前困境。

可以说,洛阳钼业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美国自由港公司一手“提拔”的。

或许有人好奇,自由港公司为什么卖起钴矿那么坚决?为什么没有其他美国公司来接手。

这就不得不提到美国公司与中国公司的思维差异了,美国企业在2016年的时候早已进入了金融霸权时代,所有美国公司的思维都开始金融化。

所谓金融思维,就是通过做空手段收割全球,赚别人的钱。金融思维下,美国人是不愿意开矿的。

美国既有美元霸权掌握交易端,又是世界最大的矿产需求国之一,拥有矿产定价权。

这种情况下,低买高卖、雇佣他人负责开矿,才是美国企业最聪明的做法。世界上最优质的打工人,非中国人莫属了。

美国人希望让中国企业去负责挖矿,然后美国企业直接购买矿产品,并通过金融手段收割中国企业。

2016年这笔交易,就是一场低买高卖的阴谋:自由港公司企图在钴价高位时出手,然后联合华尔街把钴价打下去,让洛阳钼业陷入亏损中,届时再以低价将钴矿重新买回来。

然而,出乎自由港公司意料的是,2016-2018年钴价从22万元/吨左右暴涨至66.42万元/吨,直接翻了两倍。

硫酸钴历史走势

2018年之后,钴价才开始出现连续下跌。不过,此时自由港公司发现,洛阳钼业根本就没有出售铜钴矿项目的打算,直接无视价格走势长期持有。

自由港公司梦寐以求的金融收割彻底失败了。

03.

美国失算了

看起来,这只是自由港公司与洛阳钼业之间的纠葛,但实际上,这是两个大国之间的竞争。美国在这场竞争中误判了市场,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2016年,特朗普大选上台。特朗普做了两件事让市场产生了误判,一是贸易战,这让市场对中国经济持悲观预期,认为资产价格会下跌;二是反对新能源赛道,回归传统能源赛道,这让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势扑朔迷离,企业迟迟不肯转型。

结果,中国不仅扛住了压力,还在关键的航空航天、弹药、无人机、动力电池、风力涡轮叶片等领域发展迅速,远超美国的想象。

宁德时代电池板

以动力电池为例,一个宁德时代,直接占据了全球动力电池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美国根本没有电池企业能与之匹敌。

前面提过,钴是这些产业的上游原材料。

产业做起来了,市场需求增长了,钴的价值自然更重要了。等到美国发觉的时候,“白色石油”已经掌握在中国企业手里了,还是美国企业主动送的。

美国人能怎么办?只能无能狂怒,发动媒体大肆抹黑,说中国企业主导全球钴供应违反市场公平。

10月15日,华尔街日报又有最新消息称,拜登政府最近几周与三家公司商讨了收购全球最大的非中国钴生产商之一的事宜,此举正试图削弱中国在钴领域的主导地位。

老关认为,美国人此时再想把刚果的钴矿买回去,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是事关高科技产业最重要的能源,跟赚那点小钱比起来,市场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掌握了钴矿资源,不仅能降低上游成本,还能在爆发冲突时切断美国的钴供应,届时美国的电池、无人机、弹药、喷气发动机、燃气轮机等产业有直接瘫痪的风险。

风水轮流转,美国人做梦也想不到,有一天会在高科技产业上被中国企业卡脖子吧!

相关推荐

小时与天换算
365bet官网娱乐

小时与天换算

⌛ 06-27 👁️ 8713
世界体育竞赛列表
365速发平台app下载

世界体育竞赛列表

⌛ 07-05 👁️ 8590